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公安部举报中心工作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20:32  浏览:99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部举报中心工作试行办法

公安部


公安部举报中心工作试行办法

1990年5月3日,公安部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公安机关廉政建设,清除腐败,保证公安机关和干警廉政守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安部设举报中心,负责日常举报工作,受监察部驻公安部监察局领导。
第三条 公安部举报中心的任务和职责是:
(一)受理公民举报,并进行初步核查;
(二)对需要立案查处的案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经主管部门领导批转部机关有关部门或者地方公安机关查处;
(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群众举报的情况和举报工作动态,及时向部、局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工作,提出建议;
(四)向社会公布举报工作情况。
第四条 公安部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范围是:公民或机关、单位、团体检举、控告公安部直属机关及其干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地方公安机关及其干警的贪污、贿赂、敲诈勒索、贪赃枉法等重大经济犯罪问题;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正副厅、局级干部违法违纪问题。
第五条 公安部举报中心工作的原则是:公正、廉明、高效。凡受理的举报,均应依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作出公正、恰当的处理。
第六条 公安部举报中心的工作程序:
一、受理举报
(一)对群众的电话举报,应当认真做好记录,对举报信函应逐件登记,认真办理。
(二)举报信函登记的内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电话及举报的主要问题和证据等。
(三)接受举报,要向举报人说明,检举、控告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情况,并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四)对不属于公安部举报中心受理范围的举报,应告知举报人到有权处理的部门去举报,并做好解释工作;信函举报的,应及时转请有关部门处理。重要问题或紧急事项,要协助举报人联系受理单位或直接报告有关领导。
二、初查、移送
(一)凡公安部举报中心受理范围内的问题、案件线索,视其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提出办理意见,经主管领导批示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二)属于地方公安机关管辖的举报案件,举报中心要及时转办,也可交办或协同核查,并适时催办。
(三)对公安部举报中心交办或移送的案件和线索,各级公安机关应在一个月内核查答复,超过两个月不能查清的,应向交办单位报告,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能超过六个月。遇有跨地区、跨部门的情况或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或请求上级公安机关给予协助。
(四)经初查的问题、线索,若事实不清,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的,或情况紧急、特殊,必须及时办理的,举报中心应酌情处理。
第七条 对举报的重要问题和案件线索,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领导,待领导批示后办理。
第八条 对公民举报的案件线索,办案单位应视其情况将处理结果采取电话、书面或面谈等形式答复举报人。
第九条 公民用电话向公安部举报中心检举、控告时,应当告诉他使用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电话等,以便联系或答复;对不愿公开自己姓名的,应尊重举报人的意愿。
第十条 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凡署名的举报材料,举报人要求不披露其姓名、身份、单位等,应采取适当形式转达,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一条 公民举报有功,使国家避免或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要给予奖励。
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要从重处理。
第十二条 对利用举报之机,无理取闹,制造事端,扰乱机关工作秩序的,应分别情节轻重,依法处理。对有意诬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编制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监管司办字〔2004〕138号


关于编制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有关企事业单位: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科技管理意见》)精神,为编制好国家局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请各单位按照《科技管理意见》的要求,做好本单位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编制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科技计划编制范围

  ⒈已列入国家局200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而未完成的科技项目;

  ⒉2004年度新列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

  ⒊各有关单位自筹资金开展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

  二、申报要求

  ⒈对于已列入国家局200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的科技项目,各主管单位要对所分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填报《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总结表》(格式见附件1);对继续列入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的项目,填写《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格式见附件2);对已列入200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由于客观原因难以完成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可不再列入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

  ⒉对2004年度列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申请列入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应提供有关部门批准的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任务书(合同)等立项材料。

  ⒊对申请列入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申报单位需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格式见附件3)、《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等材料,经各主管单位进行初审合格并汇总后,统一向国家局推荐。

  ⒋根据《科技管理意见》,安全生产科技计划的项目主管单位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中央管理企业,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国家局直属事业单位。

  ⒌请各主管单位于2004年12月31日前统一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总结表》、项目申报材料、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立项材料和《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书面材料和电子版各1份,报送至国家局规划科技司。

  联 系 人:林 岚 刘新军

  联系电话:010-64463177,64463167

  通信地址:北京市和平里北街21号

  邮政编码:100713

  电子信箱:Liuxj@chinasafety.gov.cn




二ΟΟ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1、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总结表

  2、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

  3、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

  
附件1
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表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主要承担单位 主管单位
项目完成时间 是否列入2005年计划
项目完成情况 按原计划完成 基本按原计划完成 未完成原计划任务
目标有无调整 有重大调整 部分目标调整 未调整
项目评价方式 鉴定 验收 其他(请说明)
项目执行情况总结:(详细说明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应用效果等情况。已完成的项目,要说明项目的验收或鉴定情况,项目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情况;未完成的项目要说明项目预计完成时间,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执行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附件2
2005年度安全生产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
主管单位(盖章):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 类别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起止时间 主要承担单位 主要协作单位



主管单位联系人: 电话(含区号): 传真: 电子信箱:
注:1、编号:为该项目在各类计划中的编号,申请列入2005年计划的项目编号暂不填写。
2、类别:是指项目的立项计划类别,如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技术开发专项、社会公益专项、科技基础平台、指导性计划等;
3、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是指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目标,限100字。

附件3
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指导性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盖章):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负责人:
主管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年 月 日


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指导性计划项目建议书内容

一、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情况、本项目对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二、 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
(研究内容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周期、年度计划
及年度目标等)
三、 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与本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情况、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具备的设施条件等)
四、 预期目标
(本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完成后的技术水平、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五、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六、项目申请单位意见(单位负责人签字和盖章)
七、主管单位审查意见(单位负责人签字和盖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士和兵的现役期限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士和兵的现役期限的决定

(1965年1月19日通过)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交常务委员会办理的第一百八十八号提案,对军士和兵的现役期限决定如下:
一、陆军的步兵的军士和兵服现役四年;陆军的特种兵和公安部队的军士和兵服现役五年;
二、空军的军士和兵服现役五年;
三、海军舰艇部队的军士和兵服现役六年;岸上部队的军士和兵服现役五年。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