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做好十一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4:12:51  浏览:94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十一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办公室


关于做好十一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测办〔2008〕93号


局所属各单位:


  2008年国庆节即将到来,为切实做好节日期间的维护稳定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职工度过安全、祥和的节日,现就做好2008年“十一”期间安全保卫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维护单位内部稳定


  维护稳定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是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具体体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维护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把维护单位内部稳定工作抓紧抓好。国庆节前,各单位要进一步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排查重点要放在一些敏感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对排查出的苗头、事端、问题和隐患,要认真进行梳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新的问题不再积累,突发事件及时解决。各单位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严密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安全保卫工作涉及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要牢牢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消除侥幸心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密结合奥运安保工作实际,按照力量部署不变,措施标准不变的原则,切实抓好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确定整治重点,制定详细方案,强化工作细节,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坚持不懈地以强有力的措施扎实细致地抓好国庆安保工作的落实。国庆节期间要增强治安防范队伍的力量,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人员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和监控,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失泄密、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努力消除引发各类事件的不安全因素。


  三、全面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各单位要汲取当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在安全工作上继续保持思想不松懈,力度不减低,工作不间断,以铁的纪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责任到位、监管到位。国庆节前,要组织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进行“回头看”,要从查事故苗头,查隐患、查制度、查方案、查漏洞等方面对本单位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以查促管、以管促防。检查的重点是事故多发环节、易发环节和管理交叉的簿弱环节;检查的重点部位是资料档案库房、贵重物品仓库、车库、财务室、计算机房、出租房屋、宾馆、招待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单位的值班守卫情况。对重点区域、重点要害部位、重点岗位要确保技防、物防设施完好,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重点是:消防工作责任制是否落实,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用火用电管理和自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标志管理是否到位,应急措施是否有效。请各单位于9月29日前将本单位安全自查情况报国家测绘局。


  对节日期间坚持生产的内外业职工,要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局安全生产委员会节日前将对所属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四、组织安全教育,加强节日值班


  各单位在节日前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治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职工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的自觉性。教育职工注重出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侵财案件和食物中毒的发生。要加强对职工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法规观念和安全意识,保持车辆良好,不开带病车,不违章开车,文明驾驶,保管好车辆,严防车辆丢失被盗,严防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加强对值班守卫人员的教育,使他们明确责任、提高警惕、恪尽职守。


  各单位节日期间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值班制度的岗位责任,保证信息安全畅通。


  


                             国家测绘局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工作,我部制定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请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工作的情况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
1.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明确、具体地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
3.贯彻产教结合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本领。
4.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还应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探索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四、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
文化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应加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一般应列为必修课;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可单独设课或开设综合课。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专业课程应当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实习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有必要的专业设置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安排,严格管理,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
学校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活动)。
五、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3.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4.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5.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6.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三年制:三年总周数约为150周。其中,教学时间为106至111周,总学时数约为3000至3300,学校还可以灵活安排的教学或活动时间为3至6周。复习考试12周,寒暑假24至26周。
四年制:四年总周数约为20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144至150周,总学时数约为4000至4400,学校还可以灵活安排的教学或活动时间为4至8周。复习考试16周,寒暑假32至34周。
周学时数一般为28至30。综合实习可按每周30至40小时(一小时折一学时)安排。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50%,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以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或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六、教学计划管理
教育部负责颁布关于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组织制定重点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部门负责关于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重点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并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根据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发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报教育部备案。学校应按照本意见的要求,依据国家、地方或行业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地(市)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经地(市)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可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适当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浙江省排污收费和罚款暂行规定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排污收费和罚款暂行规定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3月9日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使一切排污单位,加快防治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关于排放污染物收取排污费和罚款的规定,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在我省范围内的一切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凡超过国家颁发《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放射性防护规定》,或者超过省排放标准的,均应按本规定按月缴纳排污费。
第三条 收费标准根据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大小、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或数量分类、分级确定。
(一)废水
按污水类别和污水浓度所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确定收费标准。
污染物分类:第一类PH值、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悬浮物;第二类(甲)硫化物、挥发性酚、氟的无机化合物、石油类;(乙)有机磷、铜及其化合物、锌及其化合物、氰化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第三类汞、镉、砷、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和六价铬化合物;第四类病原体(医院废
水)。第一类和第二类(甲)污染物按收费额最高一项相加收费,第二类(乙)和第三类污染物逐项累计相加收费。
(二)废气
(1)烟尘:蒸汽锅炉、工业炉窑、营业炉灶、电站锅炉排出的烟尘超过排放标准的,按燃料消耗量确定收费标准。
(2)生产性粉尘:炼钢、水泥、玻璃纤维、石棉及其他生产性粉尘,以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按产品产量、毒性大小确定收费标准。
(3)十二种废气:分四类,第一类硫酸雾;第二类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第三类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第四类铅、汞、铍化合物。以超过排放标准的重量和倍数确定收费标准。
无集中烟囱敞口排气的,视生产规模大小、排气量多少、危害程度,按每个排放点每班收取排污费。
(三)废渣
含汞、镉、砷、六价铬、铅、氰化物、黄磷及其他可溶性剧毒物的废渣,未经无害化处理任意堆放的,按废渣重量收取排污费,并限期处理。
(四)噪声
视噪声和影响环境区域的大小确定收费标准。
第四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加重收费一至二倍:
(1)为逃避收费,用稀释方法降低排放浓度或采取其他欺骗行为者。
(2)国家或地方有限期治理要求和可靠措施,到期未达到预定要求者。
(3)已有治理设施而闲置不用者。
第五条 有治理设施,并认真管理使用,因国内尚无更先进的治理技术,目前达到排放标准尚有困难者,可减低收费。

实行排污收费以后,切实加强环境管理,积极采取治理措施,减少排污量和降低污染物浓度有显著成效者,也可酌情减低收费。
第六条 排污收费按排污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地、市、县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条 排污的成份、浓度和数量,以环保监测站测定或认可的数据为准。对监测数据有争议时,以上一级环保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为准。
第八条 根据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环保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确定排污单位交费金额,由环保部门向排污单位发出“排污收费通知书”,同时抄送有关部门。
第九条 排污单位接到环境保护部门的“排污收费通知书”,要按月及时向指定的银行交纳排污费。拖欠者,环境保护部门可通知其主管部门,督促限期交付。
工矿企业支出的排污费,列入企业生产成本,事业单位从事业费支出。
第十条 排污单位由于加强管理,改革工艺,采取治理措施,减少了排污量或达到了排放标准,经环保部门核实后,可减少或停止收费。此后又增高或超标排放污物,仍应增加或恢复收费。
排污单位因各种原因停产和停止排污,连续半个月以上的,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停产和停止排污期间免收排污费。
第十一条 违反《浙江省防治环境污染暂行条例》,有下列情形者,要追究责任,限期治理,并予以罚款:
(1)事故性排放污染物者。
(2)污染严重,逾期不治,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使工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者。
(3)向饮用水源防护地带、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区等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者。
(4)工矿企业将污染严重的产品下放到街道、社队企业生产,没有落实治理措施,造成环境污染者。
(5)有毒有害废水采用渗坑、渗井排放,有毒有害废渣埋入地下、排入河道,造成环境污染者。
(6)一般工业废渣,无防止扬散、流失等措施,排入江河湖泊、农田造成环境破坏者。
(7)运输过程中撒泼、泄漏、散失有毒物品者。
(8)在居民稠密区焚烧沥青、塑料、油毛毡等散发有毒有害物质,在江河中洗涤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者。
第十二条 罚款按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进行审批:一万元以内由县环保部门决定,三万元以内由地区和市环境保护部门决定,五万元以内由省环保部门决定。超过以上数额的,按企事业隶属关系,分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工矿企业罚款应由企业利润留成基金或企业基金中支付,不得摊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从事业费支出。罚款全部交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对被罚款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要停发一至六个月的奖金。
第十四条 各级环保部门收取的排污费,百分之七十拨给被收费单位的主管部门,主要用于交费单位的“三废”治理,百分之二十用于环境污染区域综合防治,百分之十用于环保科研和监测的补助,以及奖励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排污费的使用计划,由主管部门、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审定,联合下达。
第十五条 排污费和罚款是环境保护专用资金,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要先收后支。年终有结余的,可结转下年度使用。财政、银行和财务部门要监督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得开支。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主管部门每年要将排污费和罚款的收支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第十六条 根据本规定确定的原则,制订的收费具体标准,由省环境保护部门颁发实施。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981年3月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